我们注射液生产在配料罐之后用了三级0.22的滤芯,一级滤芯之后有一个暂存罐,二级滤芯为冗余过滤,三级为主过滤器
QA

请问老师,我们注射液生产在配料罐之后用了三级0.22的滤芯,一级滤芯之后有一个暂存罐,二级滤芯为冗余过滤,三级为主过滤器,这样的过滤系统需要在配料罐之后进行生物负载检测吗?还是只在无菌过滤之前检测生物负载就可以呢?如果需要在配料之后检测生物负载,限度设置为1000cfu/100ml是否可行呢?

2023-12-12 09:31 匿名     
agentc 2023-12-13 16:37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EU Annex1:Bioburden samples should be taken from the bulk product and immediately prior to the finalsterile filtration. In case where a redundant filtration set-up is used, it should be taken prior to the firstfilter. Systems for taking samples should be designed so as not to introduce contamination.

当然法规不能解决所有实际问题,但是我们回到微生物控制这个事情本身,bioburden test 其实有两个目标,控制微生物和内毒素,所以在什么地方取样和设置什么样的标准就取决于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了,举个例子,如果配液后的中间体支持微生物生长,显然需要在配液时就严格控制微生物负荷,反之,比如药液的pH不适宜微生物生长,也可以考虑预过滤结束后取样。

最后我个人建议,按照你描述的生产场景,在配液灌取样是比较明确的推荐,限度仅供参考,为10cfu/100ml


4个回答

2018年发布的《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中对冗余过滤的描述: 序列过滤系统中,如果在最终除菌过滤器前增加一个除菌级过滤器,并且确保两个过滤器之间无菌,以及控制过滤前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这种情况下称为冗余过滤系统。 冗余过滤系统中,接近灌装点的过滤器称为主过滤器,其前端的过滤器则称为冗余过滤器。

冗余过滤的条件:1.两个除菌过滤器,2.过滤前微生物污染水平≤10cfu/100ml,3.两级除菌过滤器之间是无菌的。

如果二级滤芯与三级滤芯组成冗余过滤系统,需要控制二级滤芯前的微生物负载为≤10cfu/100ml。

2023-12-15 19:31 pql     

我其实建议二级设定为主过滤器,三级起保险性质。暂存罐如果不是无菌的,那一级过滤只是降负荷作用,对于非最终灭菌工艺暂存罐必须控制到10cfu/100ml,此时需要在配液罐(可以大于10cfu/100ml,确保过滤后符合10cfu/100ml)或暂存罐日常 检测微生物负荷,确保暂存罐始终符合10cfu/100ml。

但如果这个暂存罐处于B级区,那建议暂存罐设定为无菌,这样的话,一级过滤也就无菌过滤,配料罐的负荷就应符合10cfu/100ml。

原则上只需要在无菌过滤前,确保药液符合10cfu/100ml。

2023-12-14 15:50 任刁刁     

参见GMP指南-无菌附录  10.6.1.3



1级滤芯作为减菌过滤器,药液经1级滤芯后进入暂存罐,可在暂存罐(最终除菌过滤前)取样检测微生物负荷,应<=10cfu/100ml.

10.6.14 对冗余过滤器也进行了说明

对于2、3级滤芯作为冗余过滤,单个滤芯应分别达到细菌截留要求,保障2、3级滤芯之间无菌(可能检查官会关注是否验证,建议设置无菌取样装置)以及2级滤芯前微生物污染水平<=10cfu/100ml


2023-12-13 10:18 Burdock     

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检测的取样应该考虑正常生产的整个过程,应该基于风险评估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杨平,且需要考虑产品从灌装到灭菌前的放置时间;我们都很清楚,灭菌前药液存放时间越长,微生物滋生的风险就会增加。

所以如果是一级过滤后暂存罐里的药液暂存时间是最长的,那么以此作为无菌过滤之前的代表性检测微生物负载也是可以的;

对于一级过滤前的料液的微生物负载限度,这个也是没有法规支持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是没有问题的

2023-12-13 11:49 C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