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请教大家一个关于系统适应性SOP的问题哈
QC分析方法

一个序列中仅某一回针失败,是该回针涉及到的样品以及它后面所有样品数据(包括它后面正常回针间的样品数据)均不可采用,必须重新建立系统适应性重新分析?还是该回针之后正常回针间的数据可以报告?

  其实就是那个回针进样小瓶没有溶液了。

2023-04-20 13:25 匿名     
3个回答

如果一个序列中仅某一回针失败,是该回针涉及到的样品以及它后面所有样品数据(包括它后面正常回针间的样品数据)均不可采用。

这是因为在分析过程中,每个样品都需要与前后样品进行比较和验证,而失败的回针会影响整个序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能简单地忽略或排除。

因此,必须重新建立系统适应性,并重新分析所有受影响的样品以及其后面的正常回针间的数据。

如果新的系统适应性符合要求并且重新分析的结果稳定可靠,则可以重新报告这些数据。

如果新的系统适应性未能达到要求或重新分析的结果不稳定或不可靠,则可能需要进一步探查和解决问题,直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非常重要,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2023-04-21 12:47 牧魂     

回答:

系统适用性的目的是为了确认系统的稳定性,当时设计针数是基于方法验证和统计学评估的,如果没有做,就是偏离,建议重新检测,如果立即发现的,建议重新补充进行系统适用性。

2023-04-21 13:25 圣人有点冷     

我个人意见,这种情况还是得重新做噢。因为系统适用性,包括了所有的回针的情况才能说明整个系统没问题,而不是任意两个回针之间去评估。
1、至于开偏差还是登记个事件异常,这个确实是需要你们SOP中需要写清楚。不然每次都扯皮。

2、就本事件而言,因为回针没有溶液,具体影响到产品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为啥没有回针液了?这个需要进行根本原因调查,是人员疏忽,没放?还是样品溶液挥发了?还是....

当然了,看在什么阶段了,如果是商业化产品检测,建议开偏差。如果是临床及临床前,然后SOP又没有明确,登记异常,简单调查即可。


如果是在做方法验证,方法验证一般不涉及放行,可以按事件处理。直接写在记录并体现在验证报告里。如果该回针前的溶液,是非定量的话如专属性定位溶液 可以不用重新测试。

2023-04-20 21:17 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