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OS的问题,各个企业的实际做法是?
QAQC分析方法

关于OOS问题,问题如下:
1、在发生OOS时,关于何时启动生产调查,现在争议颇大。如果是终产品还好,但如果是生产过程的中控咋办?
难道不应该一开始就和实验室同步调查吗?因为如果等到你实验室调查到第二阶段,再开始生产调查,而车间的产品处在这个状态又不稳定的话,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这批料可能就废了。这种不合理啊。所以有人说,很多OOS/偏差/实验室事件不能生搬硬套在中间过程控制,如果不合理使用,生产就进行不下去。但又和FDA指南相违。

2,如果在Ib阶段,找到实验室原因时,进行复验。那么复验几次报告结果?取均值?用哪个样品复验,原样品?重新取样?
如果都没找到原因时,在Ib阶段有假设性试验,结果测试合格,能否和后面的复验(原液或原样)或重新取样的检测的结果(5次或更多)一起取均值报告呢?
比如:标准是≥90%,初始测试验是87%,假设性试验(重新取样的假设性试验)有两次结果92%,95%。后面用重新取的样复验5次,94%,96%,93%,92%,95%。那么报告结果时是取7次的均值合理还是取后5次的结果更科学?
如果用重新取样做的假设性试验,那么为啥不能用假设性试验的数据当做复验或和其他复验数据合并取均值(单值都是合格的)报告?

3、MHRA里面不建议在第I阶段用原样进行假设性试验,那么在第II阶段进行假设性试验,能否用原样呢?为什么?

4、回收率试验的9个结果中有一个不符合要求,但是平均回收率及RSD合格,是否可以判定为回收率结果合格?类似的还有制剂含量的均匀度,其中有一个超出范围,(比如95%~105%,其中一个90%),其他及RSD都是合格的,若A + 2.2S < L ,这种可接受吗?为什么?

5、关于OOE,OOT大家如何制定的?达到多少批制定合适?超过标准的90%?95%?科学依据是?

6,微生物发生OOS呢?

7、生物制品,在检测其生物活性的方法中,其中“系统适应性”规定:平行3管OD值的RSD应小于5.0%,若有超过5.0%,舍弃离异最大的值,再取剩余值计算平均值(当有两个数据离异相同时,取3个数据的中间值作为结果)。这样不是有挑选数据的嫌疑吗?这样合理吗?还是说生物制品的生物活性本身就不稳定,允许这样做?

8、是否只有性能测试才会触发OOS?外观检验会吗

9、液相对照品回收率不过,算是OOS吗?

上面好多问题在MHRA,FDA,GMP指南里面等并没有找到答案。期待同仁企业的实际做法,回答是?

2022-11-25 21:34 陆云     
识林-实木 2022-12-11 11:49

建议将问题拆开,补充具体背景后,逐条询问。这样更容易获得答案,大家也更容易获得知识。

1个回答

第1个问题,只要是实验室的初步明显原因调查结束之后,没有发现明显原因,就可以开启生产调查,这个不要纠结于第几阶段。

第2个问题,假设性测试的结果不应当作为报告值,我理解报告值应当按照所有的正常的流程重新测试之后才能作为报告值,和假设性测试应当分开这一点,在相关指南中是有规定的

第3个问题假设性测试是根据目的来决定的,使用什么样品要根据目的来定,并没有一定可以使用或者不能使用原样的要求

第4个问题我认为有可能的有可能得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定,

第5个问题,oo T的判定,如果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话,应当用政府三个标准差来进行判定,是比较合理的要求,选择4种检验方式,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那么要选择相应的分布来进行判定,如果全都不符合,那么可以选用95%或者99%的公差区间或者百分位数来判定,这些只是通常的方法,其实ot的判定更多的也是根据自己的积累数据和风险来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

第6个微生物严格的说并不是OOS而是偏差,微生物数据偏差,本质的调查方法其实并没有PDA88说的比较清楚

第8个问题不仅是外观测试,而且甚至包括某些的悬浮粒子微生物等直接读数的测试,一般来说不轻易有因为测试的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不会存在,测试过程出现问题或者概率比较低,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直接启动偏差也不是不可以,所以微生物的一般不叫os,而是叫偏差,MDD

2022-11-29 09:54 吹口琴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