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修订为了确保可追溯性,仍然是需要在修订历史中注明的。当然,对于一些简单的格式调整、措辞完善等低风险GMP修订,可以考虑统一定义为“行政性修订”,无需逐一标注说明;
其次,针对修订历史累积过多,每次更新繁琐的情况,可以考虑分类管理。我自己遇到过的就是某文件修订了60多版,正文仅4页,修订历史反而占13页。解决思路是将正文和修订历史拆分管理,但需通过一个机制保证二者之间的联系,以确保可追溯性。
具体做法是将特定版本之前的修订历史分离出来,以独立表格的形式存档记录,并给予特定的编号,例如,你现在一份文件A是60版,你可以将第58版之前的修订历史以独立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赋予编号a。并将A与a在电子化文件管理系统中设置关联关系(如果你没有用电子化系统,建立一个受控登记表,管理好对应关系也是可以的)。
这样当你需要升至第61版时,只需要更新A文件即可,需要核对的信息很少,并且有必要时,仍然可以追溯到a中的所有历史版本信息。
以上,供参考。
这个问题很有趣,。首先在文件内容中所体现的文件修订历史,是一个非常简略的非常概要的修订内容。基本上最多一句话就可以搞定。但是具体的详细的修订内容应当在每次的文件修订过程中体现。而这个都应该每次修订都应该存档的,这句话说文件正文后边的修订历史变更历史,其实只是起到一个目录的作用。所以即使再多也多不过一夜去,不会产生多大的问题和困扰。
这个问题是反映出了文件修订过程中的管理,其实文件修订过程中,甚至讨论过程中的修订稿应该进行存档。存档的方式可以更灵活一些,现在像这种人这种修订过程中的修订稿的存档可以使用电子存档,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数据完整性要求。
杰伦见内容中的修订变更历史,其实只是起到一个目录的作用,能够追溯到每次文件修订了的时候的修订具体内容就可以了。。
需要注明每次文件修订的概况,确保可以追溯到文件修订的相关要素,包括:
- 修订原因(如定期文件审核,变更,偏差、投诉、年度回顾等引发的CAPA)
- 修订依据、修订内容的概述,如“根据2022年5月颁布的临床试验用药品 GMP附录 更新临床试验用药品变更有效期的相关规定”
保留文件修订历史需要把握好度,包括两方面:
- 修订内容的描述不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重点体现那些有追溯价值的信息。
- 从实用且可行的角度,建议只保留最近几次修订历史(比如3次),若需要追溯到更早期的修订历史,可通过查阅较早版本的留存文件获得。
另外提醒一点:
修订历史的描述对于文件审核人员判断 工艺、质量控制等变更是否纳入了变更控制 有重要意义。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简要说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个人觉得是非常有必要记录每次变更的信息。毕竟是该份文件的历史记载,可以清晰的展示从文件新制定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对后面修订该文件的人,提供非常准确的参考,避免历史倒退,历史重演。实际上我们经常得出总结是: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唯一吸取的经验教训是从不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吸取教训。要想体系完善,人员能力提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不是更容易成功。当然,站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嘚瑟,否则可能会从巨人的肩膀上掉下来,而后没有翻身机会。
然后,我们在记载这些历史信息的时候,其实也更能体现我们的文字书写和总结归纳能力。另外就是记载的信息,个人觉得没有必要重复正文的内容。可以就本次修订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者采取简要背景介绍+相关章节的方式呈现。而对于一些微小,无关痛痒的修订修正的部分,不见得需要一一呈现。
接着,我们要考虑为什么历史修订这个环节有这么多的历史信息?我们不能为了修订而修订。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本文件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具体描述问题的时候,可以说需要智慧的描述内容,也就是保持一定的颗粒度。我并不推荐把文件写得过于细节和具象化。毕竟有些执行层面的信息,在不断的动态变化当中。我的一个看法是,所有文件一旦培训生效,就可能过时,而且这种概率是比较大的。而我觉得去反复修订文件,而不注重具体的执行,显得有些本末倒置。
所以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历史记录篇幅大小一方面体现了质量体系的良好一面,也可能暴露出文件撰写功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至于说有没有更好的其他呈现方式,我觉得就是干掉这份冗长的文件。
这{{threadTextType}}正{{isAdminText}}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