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药典》中苯扎溴铵含量测定的“每1ml四苯硼钠滴眼液(0.02M)相当于7.969mg的C22H40BrN”的描述有疑义。理由如下:①从苯扎溴铵和四苯硼钠结构上看,季铵盐(即苯扎溴铵)的“N+”和四苯硼钠结构的“B-”是“一比一”进行缔合的,缔合产生的沉淀进入水相而溶解;也就是四苯硼钠消耗的摩尔数和苯扎溴铵摩尔数相等。②回到“每1ml四苯硼钠滴眼液(0.02M)相当于7.969mg的C22H40BrN”疑问,C22H40BrN的质量应该是0.02mol/L*1ml*396.44g/mol=0.02mol/L*0.001L*396440mg/mol=7.9288mg,与药典中的7.969mg不一致。③7.9288mg和7.969mg,相差(7.969-7.9288)/7.9288=0.507%。 上述是我个人的分析(仅供参考),请各位识友帮忙分析一下,这个推理哪个环节出错了而使得计算结果和中国药典标准不一致。
是 四苯硼钠滴定液(0.02M)
C22H40BrN的分子量是384.51,用384.51替换公式中的396.44,得出的结果: 每1ml的四苯硼钠液(0.02mol/L)相当于7.689mg的C21H38BrN。
原理:
苯扎溴铵在三氯甲烷-碱性溶液两相系统中,用四苯硼钠溶液滴定。
一般有机碱盐在双相(三氯甲烷-醋酸盐缓冲液或三氯甲烷-碱性溶液)中,可用四苯硼钠在适当指示剂存在下进行滴定。其原理是基于四苯硼钠与有机碱生成的络合物比指示剂与有机碱生成的络合物较为稳定。计量点时,四苯硼钠从有机碱-指示剂络合物中置换出指示剂而使有机相褪色,指示出滴定终点。例如,以溴酚蓝为指示剂,在三氯甲烷一碱性水溶液中,用四苯硼钠滴定季铵盐,其反应式可表示如下:
滴定开始前,季胺盐阳离子先与溴酚蓝结合,生成蓝色配合物,溶入三氯甲烷层显蓝色。滴定至终点时,由于四苯硼钠和季铵盐阳离子的结合力较溴酚蓝为强,故溴酚蓝指示剂逐渐从蓝色配合物中游离析出,转入水层,呈现淡紫色,同时三氯甲烷层的蓝色消褪而指示终点。
这{{threadTextType}}正{{isAdminText}}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