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产品的在线CCIT
其他

容器密封性测试方法(CCIT)有很多种,既有物理方式检测,如亚甲基蓝染色,真空衰减,激光、氦泄漏等方法,也有微生物挑战试验。

传统的CCIT方法,如微生物挑战试验或蓝染色侵入试验,被描述为与概率结果相关的方法,这会导致发现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并且难以定量验证关键泄漏检测方法。而其他基于分析测量的CCIT方法,如氦泄漏测试、基于激光的气体顶空分析或真空衰变,则被描述为产生客观、定量数据的方法,能够检测关键泄漏以及基于分析的验证。

目前应用西林瓶在线CCIT常见的是基于真空衰减测量方式的设备。真空衰变方法,是让西林瓶进入到密封检验“单元”内,西林瓶周围的空气在特定的预定义真空水平下排空。如果存在泄漏,瓶内内的空气/气体将流入检验“单元”,降低真空度,表明存在泄漏。市场上,此类设备根据测试单元的数量,在线速度可达到400瓶/分钟,甚至更高。但100%检查时的运行速度,可能会带来允许的缺陷尺寸增加到更高的水平。

虽然,在包材的早期开发阶段,供应商有义务确保其在设计上能够确保无菌。因此,必须测试包材是否存在0.2µm范围内的缺陷,分别为6*10-6 mbar*l/s(“最大允许泄漏水平”;MALL)。根据Kirsh的研究,这是微生物进入故障率为0%的缺陷尺寸。但是,完整性测试主要在2至30µm缺陷尺寸范围内进行。主要原因是可用方法的可行性,即在合理的测试时间内检测较小的缺陷。另外,也有些研究表明5µm左右的孔径对带来的无菌风险很低。

根据USP1207,无菌药物包装内的顶空 Head space 是产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符合相应的质量相关属性。对于氧敏感配方,残余氧浓度是其中一个属性,而对于冻干剂型,容器内的真空维持是另一个属性,一些冻干产品在压塞前,还采用氮气进行复压,来改善西林瓶内顶空的组分。这些值随时间的变化提供了可以导出其他质量相关属性的信息,例如完整性和稳定性。

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顶空氧气测量也可是一个冻干产品CCI测试的原理基础,即检测确定是否氧气进入有CCI缺陷的西林瓶。这让微负压或充氮组分的冻干产品在线完整性检测多了一个选择,即激光/TDLAS形式的顶空分析检测设备。与真空衰减一样,也是无损检测,而且最高达600 瓶/分钟。


另外,在之前文章中也提及过,行业和监管越来越多关注轧盖之前的完整性,冻干剂型与纯液体灌装过程相比,密封过程的复杂性更高,如果西林瓶在冻干卸料阶段,即在冻干机与轧盖机之间转运或停留阶段发生泄漏,冻干西林瓶会失去了(部分)真空以及进入氧气,导致初始氮气顶空损失。相比真空衰减测量设备,激光检测无需提前轧盖锁紧胶塞,且设备体积更小,尺寸紧凑,占用空间小,也为在联动线中间放置提供了可能性。


欧盟无菌药品生产GMP附录1的修订主题之一就是无菌产品的容器密封完整性(CCI)检查,这也是大多数监管机构目标,而且迅速向所有无菌产品的强制性100%CCI迈进,尽管到目前为止,这更多适用于熔融封闭的容器(玻璃安瓿或塑料BFS),其他容器的样品只根据适当的程序(待定义和验证)进行完整性检查。但人们普遍认为,在未来几年内,100%完整性测试要求将逐步扩展到各种容器和所有法规或药典中。因此,冻干产品的100% CCI检验设备的应用也必将是未来生产线发展的趋势之一。

最后仍需强调,CCI测试可作为产品稳定性测试计划的一部分进行,但不能替代无菌测试。仅CCI测试不能证明产品无菌性。